家裝公司第一招:工藝說明模糊不清
家裝公司或工頭在報價時會經常“忽略”工藝說明,尤其是對所用材料的材質、規格、等級以及甲醛、苯含量等方面的規定。由于業主總是更關注單項的價格,所以也不會注意這些方面。
見招拆招:業主既然知道了工藝說明的重要性,在以后的裝修過程中就一定要當面核實清楚材質、規格和等級等,并將其落實到紙面上作為合同的附件出現。這樣一來,首先可以降低裝修公司隨意提供不合格、不環保材料的可能性,其次,倘若真的打起官司業主也占有有力證據。
家裝公司第二招:在最后提供給業主的報價單上做手腳
一般情況下,裝修公司或工頭與業主之間在最后簽定合同前都會來回就報價單修改3-4次,關注的重點從單價到面積、總價和工藝說明,如果談得差不多,裝修方就會給業主一個最后給定的樣本,要求業主確認并簽合同。這時一定要注意,不能想當然地認為“最終版”一定和以前談的一樣,因為一些奸詐的裝修公司或工頭很可能會在面積等方面做手腳,也可能會簡化一些工藝,或是對某些材質進行偷換。
見招拆招:在簽定合同時,一定要親自逐項比較和核對相應的條款是否跟裝修公司或工頭談妥的最后條件一致,不能忽略任何細節。
家裝公司第三招:提供劣質材料進場
裝修公司最常采用的“濫竽充數”的方式就是在材料陸續進場時,先進部分好的材料讓業主驗收以求蒙騙過關,然后趁業主不在時再進劣質材料。倘若業主本人比較馬虎,也不太關心裝修進程,有的裝修公司甚至會不通知業主檢驗就直接將劣質材料使用在隱蔽工程里。
見招拆招:合同簽訂時應規定工頭進任何一種材料必須提早24或48小時通知業主本人或監理,否則材料出現任何問題責任和誤工均由裝修公司或工頭負責。材料進場時,一定要自己親自到場,帶上合同和報價單,并請懂行的人或監理一起驗收。要不定時地出現在工地上,避免裝修工頭摸清你的時間規律,有請監理的業主最好要求監理每天保證在工地“抽查”1-2次。
家裝公司第四招:占小便宜
裝修公司的工頭特別喜歡差遣業主買這買那,而這正是他們占小便宜的方式——因為很多零件原本都是算在工程款里面的,工頭苦于找不到機會“宰”業主,所以一旦有機會,尤其是當業主在購買合同規定的材料時,他們就會給業主下單子,以暗盒不夠、電線不夠等借口分次索要。因為每次花的錢不算多,業主自己都會覺得再跟裝修公司或工頭算這些小帳很不夠意思,往往就不會計較了。
見招拆招:雖然購買缺失的零配件花錢不多,但代買就是代買,賬還是要算清楚,遇到愛貪便宜的工頭,最好每次買完后留下發票或收據,免得到時候有口難辯。
家裝公司第五招:不經業主同意隨意賣所謂的“廢物”
這一點主要適用于舊房,因為新房沒有什么東西可以賣給收廢品的人。雖然大部分賣掉的東西不是很值錢,但不經業主同意隨意賣掉就是原則性問題了。
見招拆招: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必須提早跟裝修公司的工頭和工人說清楚,要賣所謂的“廢品”可以,但必須跟業主打招呼,這是規矩,也是規定。
家裝公司第六招:裝修前刪項目,裝修后增項目
有些裝修公司或工頭在報價時會故意把一些必要的工程舍棄,等簽完合同報完價后再“增添”項目,提醒業主當時忘了寫。這時候的單價就不是由業主說了算了,而是由他們說了算,此時的報價往往橫向比較高。
見招拆招:簽合同前多征求有裝修經驗人的意見,也可以通過監理或是橫向比較其它裝修公司的報價單,看看有沒有必要的工程被有意刪減。當然,業主本人最好也不要隨意增加可有可無的項目,因為這個時候,裝修公司或工頭往往會狠宰業主一把。
家裝公司第七招:工人們都是全能
裝修公司的水工和電工往往都是同一個人,更有甚者還是瓦工。其實,他們既沒有上崗證,也沒有過硬的專業水平。
見招拆招:只要有足夠的時間,一定要請有專業水平和上崗證的水工、電工,而且最好分開請。專業本來就代表了一種保障,水電是隱蔽工程,出了問題,麻煩就無窮大了。
家裝公司第八招:勸說業主多做木工活
一般而言,對裝修公司來說,水電工和木工活是他們賺錢的大頭,所以他們一定會勸說業主多做大柜、吊頂等木工活。
見招拆招:業主一定要按照實際情況來定奪是否需要做木工活,千萬不能耳根太軟。對于家具活,除非業主家的戶型不規則,需要請裝修公司或工頭做,否則最好能在家具廠買。家具廠生產的家具經過多種工序,不會輕易變形;請裝修公司做的家具材料通常不好,且由于制作地點是在業主家中,不僅占場地、臟亂,而且油漆味濃,家具也容易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