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風格的室內設計,是在室內布置、線形、色調以及家具、陳設的造型等方面,吸取傳統裝飾“形”“神”的特征。例如吸取我國傳統木構架建筑室內的藻井天棚、掛落、雀替的構成和裝飾,明、清家具造型和款式特征。又如西方傳統風格中仿羅馬風、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義等,其中如仿歐洲英國維多利亞或法國路易式的室內裝潢和家具款式。此外,還有日本傳統風格、印度傳統風格、伊斯蘭傳統風格、北非城堡風格等等。傳統風格常給人們以歷史延續和地域文脈的感受,它使室內環境突出了民族文化淵源的形象特征。
2.古埃及風格
古埃及裝飾風格古埃及裝飾風格簡約、雄渾,以石材為主,柱式是其風格之標志,柱頭如綻開的紙草花,柱身挺拔巍峨,中間有線式凹槽、象形文字、浮雕等,下面有柱礎盤,古老而凝重。喜歡采用動物造型,圖案形象。
3.古羅馬風格
古羅馬建筑是古羅馬人沿習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里亞人的建筑技術,繼承古希臘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新的一種建筑風格。古羅馬建筑在公元1-3世紀為極盛時期,達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羅馬建筑師把多力克式、艾奧尼亞式和科林斯式合而為一,創造了“合成式”,也稱羅馬樣式,集中體現在拱門,圓頂、券拱結構上。簡單的幾何造型,巨大的規模體量,厚重的石頭材料給人心里以強大震撼。11-12世紀,宗教盛行時期,受歐洲長方形會堂影響,加厚了羅馬式拱形建筑的墻壁,建諸厚壁所產生的莊重美,教堂建筑窗戶少而使室內光線弱,室內裝飾運用浮雕等具有神秘感。
4.中國古典風格
中國古典風格是以官式建筑裝飾風給為代表的建筑室內裝飾風格,除宮殿建筑等官式建筑,中國傳統民居也是中國古典風格中的一大組成部分。皖南的徽派建筑、福建的土樓、云南的一顆印等,在建筑形式、建筑裝飾上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裝飾品以黑、紅為主的裝飾色彩上。室內多采用對稱式布局,格調高雅,造型簡單優美,色彩濃重而成熟。中國傳統室內陳設包括字畫、匾幅、掛屏、盆景、瓷器、古玩、屏風、博古架等,追求一種修身養性的生活境界。中國傳統室內裝飾藝術的特點是總體布局對稱均衡,端正穩健,而在裝飾細節上崇尚自然情趣,花鳥、魚蟲等精雕細琢,富于變化,充分體現出中國傳統美學精神。
5.希臘古典風格
公元前5~前4世紀,是古希臘繁榮興盛時期,創造了很多建筑珍品,主要建筑類型有衛城、神廟、露天劇場、柱廊、廣場等。不僅在一組建筑群中同時存在上述兩種柱式的建筑物,就是在同一單體建筑中也往往運用兩種柱式。雅典衛城建筑群和該衛城的帕提農神廟是古典時期的著名實例。古典時期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科林斯城形成一種新的建筑柱式──科林斯柱式,風格華美富麗,到羅馬時代廣泛流行。
6.日本傳統風格
又稱和風,該風格在設計師、畫家等群體中比較受推崇,這種風格之所以如此流行并且廣為接受,實際上是因為和風是上傳統風格中為“現代”的一種風格,它的室內構成方式及裝飾設計手法,迎合了現代美學原則。
日式風格追求一種悠閑、隨意的生活意境?臻g造型極為簡潔,在設計上采用清晰的線條,而且在空間劃分中摒棄曲線,具有較強的幾何感。和風大的特征是多功能性,如:白天放置書桌就成為客廳,放上茶具就成為茶室,晚上鋪上寢具就成了臥室。和風式居室的地面(草席、地板)、墻面涂料、天花板木構架、白色窗紙,均采用天然材料。門窗框、天花、燈具均采用格子分割,手法極具現代感。它的室內裝飾主要是日本式的字畫、浮土繪、茶具、紙扇、武士刀、玩偶及面具,更甚者直接用和服來點綴室內,色彩濃烈單純,室內氣氛清雅純樸。
7.新古典主義風格
新古典主義以尊重自然、追求真實、復興古代的藝術形式為宗旨,是古希臘、古羅馬文明鼎盛期的作品,或莊嚴肅穆、或典雅優美,但不照抄古典主義并以摒棄抽象、絕對的審美概念和貧乏的藝術形象而區別于16、17世紀傳統的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風格還將家具、石雕等帶進了室內陳設和裝飾之中,拉毛粉飾、大理石的運用,使室內裝飾更講究材質的變化和空間的整體性。家具的線形變直,不再是圓曲的洛可可樣式,裝飾以青銅飾面采用扇型、葉板、玫瑰花飾、人面獅身像等。
8.現代簡約風格
現代簡約風格是以簡約為主的裝修風格。簡約主義源于20世紀初期的西方現代主義。西方現代主義源于包豪斯學派,包豪斯學院始創于1919年德國魏瑪,創始人是格羅皮烏斯,包豪斯學派提倡功能第一的原則,提出適合流水線生產的家具造型,在建筑裝飾上提倡簡約,簡約風格的特色是將設計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簡化到少的程度,但對色彩、材料的質感要求很高。因此,簡約的空間設計通常含蓄,往往能達到以少勝多、以簡勝繁的效果。
9.現代風格
現代風格極力反對從古羅馬到洛可可等一系列舊的傳統樣式,力求創造出適應工業時代精神,獨具新意的簡化裝飾,設計簡樸、通俗、清新,更接近人們生活。其裝飾特點由曲線和非對稱線條構成,如花梗、花蕾、葡萄藤、昆蟲翅膀以及自然界各種優美、波狀的形體圖案等,體現再墻面、欄桿、窗欞和家具等裝飾上。線條有的柔美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