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會環境 酒店裝修中的社會環境是指一切影響和制約創新的客觀的外部因素,是人類社會自身的基礎和根本條件。
社會環境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客觀性、先在性,二是可變性、特殊性、相對性。對于前一個特點,意思是說社會環境雖然是人類活動的產物,但是不能像選擇他的行為、他的生活方式一樣選擇他所處的環境,這種環境先于主體活動存在,并且制約著主體的活動。展現了社會環境影響下室內設計空間創新的不同特征。
二、政洽環境
政治環境主要是指“政治法律制度、組織、設施和觀念、理論以及國內外的政治形勢等。對于酒店裝修創新活動的影響最為密切和直接的就是政治體制和政府制定的方針政策,以及建筑與室內設計行業的政策、法規、條例等。從兩個方面舉例說明之。
再比如,通過國家政策的不斷調整,我國對在酒店裝修中樹立環境意識的觀念經歷了從逐漸認識,到慢慢重視的過程。1992年國際上發表了關于環境與發展的《里約宣言》,將可持續發展作為宏觀經濟發展戰略的一種必然選擇。同時,國際建協號召盡可能地節約資源與優化資源配置。此后在我國,“裝修以人為本”、“堅持可持續發展”、“倡導適度消費,倡導節約和循環利用”等設計口號開始逐漸深入人心,成為室內裝修創新的大環境。
“第三屆中外綠色地產論壇”上,建設部科學技術司副司長武涌透露,2007年建設部擬出臺“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制度”、“建筑能耗統計制度”、“建筑節能推廣、限制、禁用制度”、“建筑節能經濟激勵制度”等六大建筑節能政策。這項政策的提出標志著國家對于建筑與酒店裝修行業的節能、生態以及環保方面的高度重視。
在這樣大環境的倡導下,設計師積極發揮主動創新的意識。“零材料費裝修設計”的概念,即打破了現有的酒店裝修理念、施工工藝及施工人員構成,主張使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的任何對環境、對身體無害的物質作為裝飾材料。比如各種木質材料、紙質材料、金屬材料,甚或是垃圾(廢報紙、飲料罐、雞蛋殼)等。